Posted in Uncategorized

植髮機器人ARTAS之父 Dr. Mohan Bodduluri

今天來談談發明植髮機器人ARTAS的發明人 Dr. Mohan Bodduluri

雖然一開始並不是他的主意,如果不是Dr. Bodduluri有深厚的機械工程的基礎與實力,相信Dr. Gildenberg的想法也無法落實。

Dr. Bodduluri是在印度取得學士學位the Ind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Madras, India,
之後到美國賓州大學拿機械工程碩士(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最後再到加州大學爾灣分校修得博士學位(Mechanical Engineering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在進入Accuray設計出CyberKnife之前Dr. Bodduluri還到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做有關電腦輔助設計以及製造(computer-aide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的博士後研究。在那裡他結識了正在讀博士班的台灣工程師James Wang, 兩人一拍即合,後來在1992就一同進Accuray 公司. 也是託James Wang 的福,台灣才得以在美國發表之後很快獲得海外的銷售代理權。

Dr. Bodduluri後來在1995被Accuray提拔成研發部門的副總裁(VP-R&D),一直待到2003才為了設計植髮機器人離開Accuray設立了Restoration Robotics.

第一次植髮機器人正式發表在國際植髮學會上是2007拉斯維加斯(Las Vegas),當時的良率僅有70%,但隔年2008在加拿大蒙特婁(Montreal)就已經進步到87~94%,當時臨床試驗的病人只有個位數,但僅隔一年就能有如此大的進步實屬難能可貴。

一開始2008在Montreal 發表的雛形機器人的速度也僅能做到47秒取一株毛囊,效率並不理想,而當時的目標是一分鐘一株三個小時最少要有一千株的產量才夠理想。沒想到在2011阿拉斯加正式發表時已經可以達到一小時500到1000株的速度(Dr. Bodduluri認為如果讓機器人不停地取毛囊一小時1000株絕對不成問題,但是這樣可能會讓同一部位消耗掉太多毛囊反而不美,需要花一些時間幫病患移動部位,所以一個小時的產量才會修正到500到1000株毛囊。

能夠在短短幾年內將植髮機器人的良率提升到最理想的狀態,相信Dr. Bodduluri的貢獻居功厥偉,不過Dr. Bodduluri有著工程師務實的性格,不好大喜功,當日本華爾街日報雜誌訪問時,問他如何通過FDA的審核,他表示當時FDA要求要跟醫師人工FUE取下來的毛囊同時種在病患頭皮上作比較,於是他們找了Dr. James Harris 以及Dr. Sara Waaerbauer幫忙做了36個病人的比較。關於結果Dr. Bodduluri很謙虛地表示機器人的表現不敢說勝出人類,僅說不亞(non-inferior)於醫師的巧手,因此能獲得FDA的青睞,迅速過關。

第一張相片是 Dr. Mohan Bodduluri跟他的寶貝ARTAS合照,第二張照片則是2007拉斯維加斯發表的機器人雛形

Author:

dermatologic surgeon 長庚醫院皮膚外科醫師 hair transplant surgeon 現長庚植髮醫學中心主任 專長:植髮,狐臭手術,雷射,皮膚腫瘤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