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Uncategorized

Dr. Bernstein 的植髮機器人 ARTAS 圓桌會 @ Bahamas 國際植髮學會 ISHRS 2012 part I

bernstein-medical

紐約的Dr. Robert Bernstein在國際植髮醫學界算是資深的會員之一,他也是1995跟Dr. Limmer, Dr. Rassman一同提出毛囊單位植髮觀念的三位大師之一。之後又跟Dr. Rassman一起將舊有的鑽洞取毛囊技術加上毛囊單位的觀念重新將植髮技術推到另一個新境界:FUE也就是毛囊摘取術。

Dr. Bernstein 在2012年Bahamas舉辦的國際植髮學會(ISHRS)時特別主持了一個圓桌會,討論有關植髮機器人ARTAS使用的心得。

在場很多醫師都對植髮機器人的使用經驗十分好奇,一桌本來坐十人的,結果圍了好幾圈,很多醫師只得站著聽Dr. Bernstein分享他的經驗(Dr. Bernstein在他的部落格上形容人多到只剩站票Stand room only)

第 一件有趣的事是Dr. Bernstein就把機器人毛囊摘取術robotic FUE 簡稱成 R-FUE.

他認為使用植髮機器人ARTAS最大的優點在於可以將人為的疏失降到最低。

FUE需要不停地扎洞來完成取毛囊的工作,而這正是機器人最拿手的項目,不斷地重複精密動作而不會疲倦。

植髮機器人ARTAS使用Dr. James Harris 的概念,利用同心同軸的兩種鑽子,先用中心的尖鑽穿刺入皮下之後,再使用鈍鑽將深部的毛囊組織跟周圍結締組織剝離開,雖然有輕微的負壓吸力可以稍微拉起毛囊,最後還是要靠手工將毛囊拔出。

Dr. Bernstein認為最後一點仍由手工取出毛囊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太強的負壓吸力會容易造成脫水,造成毛囊乾死。

Dr. Bernstein發現使用機器人ARTAS取出的毛囊通常切斷率(transection rate)要比其它器械來的低,而且保存毛囊周圍的軟組織較多,抵抗外力較佳,不易風乾,而且還包含了處于休眠時期的毛囊(telogen follicle)甚至可以創造出超乎100% 的存活率。

另外人種不同,頭皮的軟硬及毛囊的粗細及角度也不同。但是機器人ARTAS聰明的人工智慧似乎不受人種的因素影響,除了透過高解析攝影機以及精心設計的修正軟體決定取毛囊的角度之外,還可以靠壓力感應器來感覺頭皮的軟硬適時調整轉速得以順利剝離組織又不傷害毛囊。

一般在取側頭部或是後腦勺下半部的毛囊時因為毛囊角度較貼近表皮,常會造成取毛囊的失誤,可是機器人ARTAS在這些困難的部位還是能維持高成功率,這也讓Dr. Bernstein頗為佩服。

Dr. Bernstein目前一天使用機器人ARTAS能夠取得2000株毛囊是很輕鬆的事情,如果超過2500株,他會分成兩天來完成。另一位在ARTAS發表會上演講的醫師Dr. Ziering 則是目前一天取量最多的醫師, 一次六小時取3581株毛囊。

雖然有醫師宣稱一天使用手工FUE可以遠超過機器人ARTAS的速度,Dr. Bernstein認為如果沒有把毛囊的切斷率(transection rate )及毛囊的品質考慮進去就做這樣的比較是不太公平的(看得出來,Dr. Bernstein是對機器人ARTAS情有獨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