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Uncategorized

蝦咪?!冷凍溶脂能緊實肌膚?還真是名副其實的“凍”齡

冷凍溶脂在 2010年10月美國經FDA同意上市後至今已經有兩年的使用經驗。

全美使用冷凍溶脂經驗最豐富的Dr. William Grant Stevens 發現冷凍溶脂不僅會能消除脂肪,更能讓肌膚緊實。

Dr. Stevens 的診所有四台冷凍溶脂機,總共執行了四五千次的冷凍溶脂,其中還有一位六十幾歲的病人凍成癮,總共接受了七十幾次的治療(原本以為東京的石井醫師親身做了20幾次已經不得了,原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一般人都會想脂肪不見了那上面原本被脂肪撐開的皮膚豈不是就鬆下來了?

Dr. Stevens發現並不是那麼一回事,他自己也是自家診所的頭號病人,發現做完腰部的游泳圈之後皮膚竟然變緊實,背部靠近腰部的皺紋竟然都不見。

因為冷凍溶脂治療後,脂肪是漸進地被自然代謝掉,只要皮膚仍有彈性, 皮膚自然會慢慢修復成原來的樣子,不會因為脂肪不見就鬆弛下來。這就像我們衣服裡的鬆緊帶,只要有彈性,即使暫時被我們的身體撐開還是會恢復原狀。

事情不是這麼簡單,有不少病人做完都會覺得皮膚變緊實多了。不單單是只有脂肪消, 皮膚恢復原有彈性而已,真的是緊實。

哈佛大學兩位皮膚科醫師Dr. Dieter Manstein及 Rox Anderson 一開始只是單純想用治療多餘的脂肪,並沒有想到對皮膚有如此意外的功效, 不過現在回過頭來仔細觀察他們一開始在豬肉上作的實驗結果,可以看到不僅脂肪變少,治療過的真皮層組織看起來也厚實些,

目前冷凍如何使得皮膚變得緊實,在醫學上還沒有具體的理由。臨床上也不是每個病人都有如此神奇的功效,或許跟個人的膚質有關。

不過皮膚是否能緊實似乎跟年齡沒關係。

在Dr. Stevens 的照片檔案裡(有興趣可以參觀網頁:http://www.freezethefat.com/photo-gallery/)發現有57女性臀部下方脂肪下垂變成所謂的Banana Roll ,因為還連帶有皮膚鬆弛問題,對一般抽脂是有些難度(雷射溶脂或許行得通),竟然也能神奇地明顯改善整個臀部下垂鬆弛的狀況。(http://www.freezethefat.com/photo-gallery/details.cfm?ID=2712&StartRow=21 )

另外有一位70歲女性不喜歡穿胸衣背上擠出來一坨肥肉的感覺,做了一次冷凍溶脂,不只是脂肪消失,連帶皮膚的皺紋以及下垂也一併改善。( http://www.freezethefat.com/photo-gallery/details.cfm?ID=2554&StartRow=31 )

冷凍溶脂起初核准的適應症僅是治療腹部及軀幹上多餘的脂肪,隨著醫師累積經驗,也逐漸擴展到蝴蝶袖,臀部,大腿多餘的脂肪治療。甚至在不久的將來會擴及頸部鬆弛的脂肪,甚至臉部。

現代人真是幸福,可以青春永駐的方法越來越多,不只可以用加熱的雷射電波等方式來回春拉提,還可以使用冷凍來凍齡瘦身。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我會變成冤大頭嗎?植髮每個人都有效?

是的,百分之九十的人有效,百分之十的人卻很難說。

這是巴西醫師Dr. Marcelo Pitchon 觀察的結果。

你一定想他怎麼會知道,沒錯,即使是醫師也沒有辦法確認種的毛囊每根都長出來,定位追蹤,對不起,目前還沒有這種技術對種上去的毛囊來評估。

不過基本上只要結果理想,大都沒話說。可是結果不理想呢?怎麼知道原本結果就是這樣,還是真的長不好。

Dr. Pitchon 植髮的方法是相對少見的長髮植髮。頭髮完全不剃,保留原來長度直接種到頭皮上。一開始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很多醫師嗤之以鼻,因為一般種上去的毛囊有九成會在手術後2到4週掉落,長髮的結果只是暫時的。

Dr. Pitchon在2007就已經提出長髮植髮的概念,雖然頭髮會掉落再重新長,他認為這種的手術最大的價值在於可以先預見手術後的結果,讓醫師或病人對於手術後會有什麼樣的結果,雙方都能有具體的概念,再利用照相保留影像,待一年後評估最後結果時有個具體的根據。

經過這幾年的觀察Dr. Pitchon認為基本上植髮手術九成的病人都有90~100%的存活率。可是其中10%卻很難說,這十分之一的病人可能只有70%, 30%,甚至0%的毛囊存活率。

Dr. Pitchon把這個因素稱作Personal Growth Index, 中文應該叫做個人毛囊生長指數。在很早之前,植髮界的老前輩Dr. Parsley 則是把它叫做Factor X, 未知的因素。白話說就是個人體質,可能某些人的體質不適合植髮,這些人的毛囊可能很脆弱,一離開頭皮就無法存活得很理想。即使是有經驗的植髮醫師及團隊,遇到這樣的病人也是束手無策。

另外一位阿根廷醫師Silvana Franzini 則發現驗血當中如果病患血液中Prolactin (泌乳激素)濃度高對於接受內科治療或是植髮手術的成果則都不如預期理想。或許手術前先驗個血會有點小幫助。

也因此Dr. Pitchon不建議醫師太積極作巨量植髮,如果不幸遇到這種病人,醫師跟病人還真會一起變成冤大頭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超級比一比: 再論取毛囊速度(FUE FUT, & ARTAS 植髮機器人),白話篇

現代的物質生活充裕,因此也面臨了很多選擇,買手機,要輕薄,還是要畫面大,要記憶體容量大,還是要跟得上時尚潮流。

除非從事該行業,外行人總希望別人能簡單告訴我到底那個好就行了。因此公司為了行銷自己的產品所製作出來的比較表,也多會告訴消費者他們的產品是最好的。

當然站在商業的立場是無可厚非,要經營,當然得賣瓜說瓜甜,否則客人來還說別人比較好,不就準備收攤。

醫療也是一樣,要生存,自然得訴諸自己存在市場上的價值,我到底比別人好在哪裡。

在植髮而言,每種方法各有優劣,每位醫師擅長的不同很難一概而論,重點是了解你找的醫師擅長在哪一方面,請他用他的專長來幫你。

今天就再跟大家簡單比較三種方法速度的優劣及決定速度的關鍵。

傳統皮瓣術( FUT , strip method)取頭皮交由技術人員分毛囊,純粹要靠技術人員的速度及人數,每個人分得越快,人數越多越佔優勢

FUE (毛囊摘取術)則是醫師一人的one man show , 所以只要直接問醫師的速度就行了。個人目前所知除非是每天做FUE的醫師否則一小時要達到 800~1000株毛囊的生產量是天文數字。一般中等程度的醫師大約是一小時200~300 株毛囊,之前也提過想要一次種超過一千株都會對醫師是一大考驗,光是取毛囊就得費上4~5小時,再加上種頭髮的時間(最少也得一兩個小時),術前準備病人,術後包紮整理器械等等,大概這個老闆天天都得付員工加班費。

ARTAS (植髮機器人)雖然比不上最快的醫師,但優點是只要參數調整正確,熟悉機器人操作,就能有穩定的生產量(每小時500~700株)。最重要是減輕人事及人員體力的負擔,醫師跟技術人員可以把體力保留在更重要的種頭髮。

最後簡單總結,FUT靠的是人海戰術以及每個單位人力的速度。FUE靠的是醫師自己的速度,最後決定機器人速度的是醫師操作機器人的熟練度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FUT, FUE, ARTAS 比較表 2. 取毛囊的速度

 

FUT(皮瓣術)

FUE(毛囊單位摘取術)

ARTAS(植髮機器人毛囊摘取術)

取毛囊的速度

約一小時300~1000株

視分毛囊的技術員的速度及人數而定,

 

約一小時100~1000

視醫師取毛囊速度而定

約一小時

500~700株毛囊

 

除了機器人之外,其他方法速度的關鍵都在于兩個字“經驗”

並不是快就是好。還要有好的品質。

對於初學者而言,要先要求品質才能慢慢加快速度。

FUT(傳統皮瓣術)

這種方式的速度(單位時間生產毛囊的株數)決定於 (每個技術人員每個小時分毛囊的速度)X(單位時間內工作人員的數目)

切下來的頭皮交由技術人員,在放大鏡下或肉眼分割成一株一株的毛囊單位。一般而言,都會先將一長條頭皮,先分成一條只有一排毛囊的薄片,再切割成一株株的毛囊單位,這樣的工作,一般初學者大概一小時能分出一百株毛囊就已經不得了,而熟練的技術員一小時三五百也不是問題。

不過速度的快慢,還牽涉到工作的分配,如果是一個人同時自己一個人要分薄片,又要切割成毛囊單位,大概一個小時能有一兩百就已經不得了,可是如果是統一由一個人分成薄片,再交由其他人來切割毛囊,那樣一般素質的技術員要能一小時分出一百就已經很不容易。

接下來就要看每家醫院擁有的人手來決定每個小時生產的速度,一個診所如果有十位專門的技術人員分毛囊,當然即便平均一個小時每個人只有100株的生產速度,一小時也能達到1000的產量,而兩三千株毛囊也不過兩三個小時的光景就能分完。

FUE(毛囊摘取術)

傳統的FUE都是仰賴醫師的純手工,生產線只有一條,只有醫師的速度快起來才有辦法使整個流程順暢。

後來一些有經驗的醫師覺得每個毛囊靠醫師手指轉鑽子取下來,不僅速度慢,又造成醫師體力負擔,不但手指容易酸痛,長時間彎著脖子也讓人吃不消。因此很多醫師發明趕量的電動鑽,有些是尖頭,有些是鈍頭,有些是單一轉速,有些可調轉速,更有高階的電動鑽,在淺層單一方向快轉,進入深層後自動速度變慢,變成左右來回轉以保護毛囊深層的構造。

為了讓速度變快,更有醫師將病人姿勢變成坐姿,讓醫師鑽洞之後,幫忙的護士能馬上取出毛囊。甚至先將要種入毛囊的部位先將洞扎好,可以將取出的毛囊迅速植入。醫師輕鬆,病人也能早點休息。

不過根據今年2012年國際植髮學會(ISHRS)在巴哈馬會場上的統計,現場約600~700位的植髮醫師,平均FUE取毛囊的速度如下

每小時取少於200株 26%
每小時取200~400株 37%
每小時取400~600株 18%
每小時取600~1000株 13%
每小時取超過1000株 7%

看來大多數的醫師要能超越每小時取500株以上的障礙並不是那磨容易。

ARTAS(植髮機器人)

之前也專文討論過植髮機器人的速度,其實機器人打洞的速度是很快的,仔細測量,鏡頭瞄准好毛囊到鑽洞完畢只要2~3秒的時間。

你可能會算那一分鐘可以鑽20~30個洞,那一小時不就有1200到1800個毛囊。
是的,理論如此沒錯,可是整個取毛囊的過程還包括
把捐贈處(donor)的毛髮剃短
局部麻醉
裝設頭皮緊繃器(tensioner),這是植髮機器人特有的裝置,一方面能讓機器人辨認方位,另一方面能讓頭皮拉緊,使得整個鑽洞過程更流暢而且拉緊後再打洞,打動完頭皮放鬆,相對也可以讓傷口縮小。
移動頭皮緊繃器(tensioner)。雖然頭皮緊繃器的範圍每次可以包涵5X5cm的頭皮,但考慮到緊繃器的厚度,以及機器人鑽頭打洞的角度,實際上每次能鑽洞的範圍只有2.5X3cm。因此需要花點時間移動並重新裝置。
雖然有些麻煩,連一代植髮大師Dr. John Cole都忍不住要稱讚Mohan 能想出這個
天才的方法,讓頭皮緊繃可以讓整個FUE更輕鬆地進行。今年他在巴哈馬植髮年會上
公開地說”The best thing of the ARATS is the tensioner!”

病人也需要休息。進食或是上洗手間,否則就太不人性啦。

把上面的時間加一加,再加上植髮機器人有點體積,要同時讓技術員取毛囊或種頭髮都不太可能。因此機器人目前的速度約是一小時500~700株毛囊。

不過Restoration Robotics 已經進一步在研發讓機器人能取完毛囊後也能種頭髮,相信加速整個植髮流程將是指日可待。

PS有些比較治療的表格,都純粹是在強調自己的長處,其實事情都各有好壞,只要是醫師熟練,病人感覺良好,個人覺得並無優缺點之分。只是醫師在自我感覺良好之餘,也要不時自省,求取新知,讓自己進步,也讓病人能有最好的醫療品質。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禿頭 & 美國總統

什麼? 禿頭跟總統選舉有關係嗎?您心裡一定這麼想。

美國總統選舉才剛落幕一個星期多。你可能沒注意到美國已經有五十幾年沒有禿頭(更科學的說法是超過Norwood 分期4或以上)的候選人當選總統。

最後一任禿頭的美國總統是艾森豪總統(見照片1953-1961)。之後從甘迺迪總統開始就沒出現過民選的禿頭美國總統。

或許有人會想到福特總統,對不起他是尼克森總統在水門事件下台之後,由副總統的職務繼任,並非直接選上美國總統。之後福特雖然贏得共和黨提名,但還是敗在卡特手下未能贏得總統寶座。

不過共和黨也不是省油的燈,下一次選舉時推出比卡特頭髮還多的雷根,果然只讓卡特當了四年就把他拉下馬。

之後柯林頓打斷老布希總統的連任之路,看來也是頭髮多的勝算大。

在BALDING CELEBRITY(http://www.baldingcelebrities.com/2011/07/us-presidents.html) 裡這篇文章的總結,在歷任美國總統中55% 有明顯禿頭的表現(Norwood 分期上等於或超過3以上), 36%是屬於成熟男性髮線(Norwood 分期2),9% 則是完全維持少男的髮線(Norwood 分期1)

但是自從電視出現後,只有33%的美國總統有輕微禿頭表現(頂多只有禿頭分期3,從沒有超過3),22% 是屬於成熟男性髮線(Norwood 分期2)。而且最令人驚訝的是有45%是一點禿頭都沒有的少男髮線(Norwood 分期1)

也可以這麼說,在1960之前美國總統的禿頭分期平均是4-5,1960之後 分期平均只有2(數字越大,禿頭越嚴重)

再回頭看看18大,看看我們自己的總統,或許這結果多少反映出社會大眾潛意識裡對禿頭的感覺。

不過禿頭的同胞們也不用太難過,因為禿頭的福特總統享年93歲,是所有美國總統中最長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