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一陣子常有病人一進診室劈頭就說我要植髮機器人植髮!
感覺行銷的力量真是太酷了,沒想到植髮機器人已經儼然變成植髮的代名詞。
最重要的是機器人或是人工智慧逐漸取代人工作業,減少人為疏失,也不會罷工,全年無休,給人帶來更多的信任感,機器人在很多人的腦海裡幾乎就是品質穩定的保證。
這裏的機器人泛指的是所有人工智慧,電腦,網路,當然還有真的機器人,
先別提ATM以及網路銀行已經取代了大量的銀行人工作業。新創事業的UBER除了將所有會開車有意願服務別人的駕駛都變成計程車司機之外,將來還計畫利用無人駕駛車的技術取代所有的計程車司機。想看看只要用手機app就能叫車,預先設定好喜好車款,最愛的途徑,上車還能播放自己喜歡的音樂,看喜歡的video,還不用跟運將聊天,搞不好累了想休息,還能將是內光線設定成snap mode 小睡一下,反正車子自己會開,也犯不著車內燈火通明,光是想像好像還滿美妙的~
這當然也讓人聯想到Google 跟許多大車廠卯足了勁開發無人駕駛技術。想想看,如果所有的車都在人工智慧控制之下遵守交通規則地運行,沒有違規超車,超速,闖紅燈,還能禮讓行人,不僅交通事故大減,交通警察還可能會裁員,保險公司直接跟車廠簽保險,也不用跟駕駛人打交道,搞不好到最後,還真的會立法只有無人駕駛車能上路,因為人開車可能會酒駕,會超速,違規,滑手機,打瞌睡,兩造相比,你會覺得是人開車比較安全,還是人工智慧?
醫療也一樣,Apple Watch 可以偵測你的重要健康資料,主動提醒,比遠在天邊的醫院診所的醫護人員更貼心,又是24小時服務(當然Apple watch 要充電,想要24小時,晚上睡覺可能得換另一支備用的),全年無休。 抽血機器人可以靠先進的超音波技術偵測到你的血管,而不是憑經驗或機運來抽血,抽血時再也不用怕碰到菜鳥,別說抽血了,現在你到醫院量血壓不是手一伸進自動量血壓機,就知道血壓多少,現在還有幾家醫院會安排個可愛的護士妹妹笑咪咪地幫你量血壓,害你每次量都是高血壓?以後說不定只要你一伸手,不但可以量血壓,連抽血都一併搞定。
在醫療這個保守的行業裡,一直以師承某某學派為主,尤其是外科類似學徒制,多是照著老師教的方法進行手術,要是哪天告訴別人你沒有老師,你完全靠機器人手術,可能很多人都會出現驚訝的表情。 可是時代演進到目前的地步,固然在某些領域裡會有幾個泰斗級的人物有出神入化的工夫,可是要想複製愛因斯坦級的人物談何容易,而且一個醫師再怎麼厲害能夠救治的病人數量畢竟有限,機器人即便不是超凡入聖,只要能有水準以上的表現,即便不是頂尖,也總比那些不上手的醫師要強上百倍。
更何況在機器人的背後還有頂尖的工程師跟醫師們合作不斷地改進設計及操作,相信機器人只會越來越聰明。
以前有理工科的同學抱怨醫生跟律師只要學校啃完書就能持續執業很久,不像他們工科出身的還得不停地學習日新月異的進展,這在二十年前或許還能勉強成立,可是這十年以來科學文明不斷地進步,也開始進入生物醫學的領域,醫師們如果繼續只靠一招半式想要在業界中立足的困難度也大大地提升,當然經驗還是很重要,可是有越來越多的藥物或儀器可以讓醫師更精準地掌握病情,有效地治療病人減少不必要的併發症發生,醫師們還是得努力地學習這些新的知識,而不是光靠一招“亢龍有悔”從頭打到尾。
當然改變是痛苦的,可能還要經過一番折騰,可是如果不改變就是一直原地踏步,偏偏醫界本身就是相當保守的團體,一旦收入可以養家活口,有幾個人會願意給自己添麻煩? 植髮機器人帶給醫界的衝擊也是類似的,如果一切已經上軌道,有誰會想要花錢買一台機器給自己添麻煩?機器人固然設計精密,使用介面也堪稱人性化,可是醫師還是得學習如何操作及控制機器人,學習曲線固然縮短不少,可是一樣還是得學習,就像Mohan告訴我的,有誰天生就會使用iPhone?可是天天滑手機,自然就能生巧。機器人固然設計完善,可是還是需要在人的監控之下接觸病人,重點在於人是否信任這些機器,能夠朝夕相處了解彼此之間互動的問題,才能讓雙方發揮長處。
好歹植髮機器人配備了高科技設備讓醫師們即便不知道該如何做FUE,也只要坐在銀幕前指揮機器人取毛囊,你說它憑什麼?它憑藉的是高倍的攝影機加上高竿的電腦程式分析,讓機器人能夠精確地掌握毛囊的方向角度,而不需要醫師帶著高倍放大鏡,鬥雞眼似地瞪著毛囊,結果還會不小心截斷毛囊。個人也操作過機器人,了解機器人也有表現不完美的時候,畢竟手術是醫師跟病人之間的互動,醫師直接在病人身上動手,醫師本身會有手感,可是透過機器人,醫師不再有手感,便要開始學習如何在銀幕上觀察機器人的作業方式,即時矯正不理想的狀況,讓手術順利完成。植髮機器人不是掃地機器人,打開就會自己把毛囊拔出來,醫師跟整個團隊還是要學習跟機器人相處,了解如何調整自己的腳步讓機器人融入作業中,這當中肯定是需要多方磨合,不是一簇可成的,只是醫師習慣了固定的執業模式之後,一旦要做改變,一方面要加長作業時間,另一方面又要擔心手術結果不如預期,如果沒有求新求變的心態,遇到這些麻煩事肯定會覺得是自找苦吃或是抱怨機器人:D
當然機器人降低了醫師學習植髮手術的門檻,也提供了相對穩定的手術品質,也因此讓普羅大眾認為植髮機器人=植髮手術。很多醫師看到這種現象可能會頗不以為然,認為用人工手術就好了,品質也一樣好,何必用機器人。問題是你可以選擇不用機器人,可是別人會用機器人來跟你競爭,逼迫你思考自己存在的價值。
在高速進化的現今社會裡你的工作若是千篇一律地重複動作,是可以被標準化的流程,如果不思創新進步,即便是貌似高專業度的醫師或律師,被機器人或人工智慧取代實在不足為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