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說,頭髮看起來要茂密,重點除了粗之外就在於“密”字。要密才會有感。
數目再多,分散在大面積的禿頭部位,看起來還是稀疏,3000株 , 6000毛 如果分佈在整片光溜溜的頭皮上,比方150cm2,一平方公分 20株,40根頭髮,如果不曉得這會看起來是什麼樣子,建議下回把地上的頭髮撿起來排在一平方公分的白紙上擺上40根頭髮,相信你會看到:
條碼@@
可是你會說,是3000株, 6000毛耶,對不起,團結力量大的真理是不變的,沒有集中,一盤散沙,即便總數聽起來再怎麼驚人沒有集中火力製造出效果,病人不會開心,醫師也沒有成就感。
基本上,如果是光禿禿的頭皮想要變成茂密的森林,如果一平方公分沒有植入40到50株毛囊,也就是最少要70幾根到100多根頭髮在頭皮上,才又辦法輕鬆覆蓋住頭皮,而且還要看頭髮夠不夠粗,細一點的頭髮可能還得要再多一些才有辦法
之前我們也提過一平方分沒有植入30株病人不會開心,因為如果沒有集中定點增加密度,肯定是看不出進步的幅度。
不過個人認為1cm2植入30株會開心的病人一般都不是完全禿光的病人,反而是局部還有些殘留的頭髮, 即便原有的稀疏頭皮上只有20~30根比較粗的頭髮,再加上30株毛囊相當於50幾到60根頭髮就相當於1cm2就有70幾到100根頭髮的密度,這樣就相當接近理想的頭髮密度。如果再加上服用內服藥,讓原本上不了檯面的intermediate hairs 退化中的毛囊逆轉變粗(服藥要無中生有比較難,但是要繡花針變鐵杵倒是有譜)假設能一舉超過 100根頭髮/cm2,那要叫病人不開心也難唄。
其實上述的觀念都是植髮中所謂的dense packing 概念,不過說來容易做來難,不管是美式或韓式種到最後密度越高時越難擠入新的毛囊,醫師跟團隊肯定需要有相當的經驗來處理這樣的狀況,尤其當時間拉長,病人也越來越不耐煩,頭皮也越來愈容易出血,相對難度也越高,沒有相當的經驗跟訓練是很難順利處理高密度植髮。
高密度植髮除了執行難度高之外,還有一些問題要考慮到,病人本身的頭皮健康狀況,年紀,頭皮的血液循環,如果不理想,密度植太高的有可能會造成傷口癒合不良,甚至頭皮壞死的狀況,在追求極限的同時也是要小心相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