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髮跟人生?
這有什麼關係,一般人都會想?
有的,因為頭髮是少數自己可以控制的器官之一。
就像你不能控制心跳,血壓一樣,但是你可以控制呼吸。
在所有維持生命跡象的生理現象當中,呼吸是唯一可以被控制的,當人們遇到不安,或緊張狀況時,為了要保持身心的穩定ˋ狀況,都會想辦法要深呼吸來維持身體跟心理的正常運作。
頭髮也是一樣。
外在器官裡,最能夠被自己掌握的非頭髮莫屬。
一旦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頭髮,也可以讓自己心情穩定。
想想看,如果大量掉髮,頭髮大量變少的問題迎刃而解,自己的心情是不是也會篤定許多。
不只是髮量增減會影響心情,髮型改變更能夠改變自己的心境。
身邊的同事,或朋友換了髮型,都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不是嗎?
不要說別人,自己也是一樣,開始新的工作,開始新的人際關係,不少人都會想換個新的髮型,讓自己的人生有新生的感覺。
頭髮之所以會對人的生活這麼有影響力,不僅僅它是人體上最外部的器官,最容易被他人看到有變化的器官,而且隨著頭髮的外在變化也容易被旁人貼上刻板印象的標籤。
比方:童山濯濯,白髮蒼蒼,這絕對不會是拿來形容年輕或者有活力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的畫面中,只要是代表有活力,有朝氣,有魅力的生活感,幾乎都是用整頭烏黑亮麗的頭髮來呈現。
頭髮要是少了,稀稀疏疏的,也很難烏黑亮麗不是嗎?更不要提想改變髮型來改變造型,改變心情。
說到這裡,相信有不少人會說,陳醫師你說的很輕鬆,可是掉頭髮很容易,長頭髮很難,這是要我們怎麼樣去維持自己的髮量,甚至是長頭髮呢?
現在其實跟30~40年前比較起來已經差很多了。
1930年代日本醫師奧田庄二 跟1952年美國醫師Norman Orentreich發現植髮手術可以治療禿頭的時候,雖然可以改善頭髮稀疏的問題,還是沒辦法阻止頭髮繼續脫落。
但是隨著1971年口服落健minoxidil,1988外用落建minoxidil,1992口服波斯卡finasteride 5mg , 1997年口服柔沛 finasteride 1mg, 2001年dutasteride 一個個問世,透過藥廠的努力研究,醫師臨床上的細心觀察,靠口服藥維持髮量甚至增加頭髮再也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事情了。
至於最能夠明顯有效增加頭髮的手段,植髮手術,也在1995陸續出現所謂的毛囊單位植髮(FUT),FUE(毛囊摘取術),植髮機器人,也讓普羅大眾更容易入手自己想要恢復的自然髮量。
看到這裡,應該也有不少人心裡在嘀咕,這些不都很燒錢嗎?
先看看藥物上市的時間就知道了,都是20~30以上的老藥了,專利期早已經過了,劑量也不用太高,其實花費並不多,一個星期少喝幾杯珍珠奶茶,少去幾次星巴克就可以輕鬆打發。
而且現在的藥廠都砸在努力研發生物製劑,將來如果真的出現新的生物製劑可以治療雄性禿,相信我,那價錢也絕不會像市面上可以用的口服生髮藥這麼親民。
那植髮不是很貴嗎?
是要花費不少,可是要想看看,植髮植入的是永久髮,雖然一次的費用很貴,假設30萬好了,撐個30~年甚至更久,加上每天一點口服藥物維持髮量,其實還是很划算的。
坦白說,要找到像植髮一樣有這麼持久效果的整形手術還真是不多。
口服藥不貴,植髮效果可以持久,最後缺的東風就是自己想不想要有頭髮的問題了。
靠藥物跟植髮增加的頭髮,要剪,要染要燙,想要怎麼改變髮型都可以,也不用怕被風吹走,被水淋濕。
在眼前已經具備這麼好的環境跟條件可以幫助你或妳長頭髮,最後想不想改變人生,讓自己可以掌握自己的頭髮,自己的人生,就看你自己囉。
用一句英文來結尾。
Hairline is always headline
髮線永遠是頭條新聞,不管自己或別人,人們關注的重點永遠是從『頭』開始。
Parsa FarahaniによるPixabayからの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