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驗,被別人說有禿頭,覺得很不甘心,自己對著鏡子看,自拍頭頂,東看西看的確好像有點少,可以好像又還遮得住,想想家人裡又沒有人真的禿頭,只是年紀大了一點的人頭髮少了一些也應該是理所當然。
想了半天,google了半天,心想乾脆去看專業的醫生應該是最正確,最準的吧,但是想到一旦被醫生說自己是禿頭,那不就毀了一世英名!!!禿頭耶,不過才幾歲而已,能當上行政院長,可以去選總統也就罷了,現在一堆事情都還沒個準,就要背上「禿頭」這個稱號,真的好崩潰,但是一想到這問題,換洗髮精,去美容院做療程也不見起色,看來還是只有看醫生才是正解。
終於鼓起勇氣去看醫生,看到醫生還是先聲東擊西問一堆其他皮膚的問題,最後才很靦腆地跟醫生說我要看一下頭皮的問題(也就是看看有沒有禿頭啦!!),只見醫生瞄了一眼,自己一口氣都還沒吸完,醫生就斬釘截鐵地說,沒錯你是雄性禿!
相信很多人到這裡都很想奪門而出,想說我猶豫好久,好不容易鼓起勇氣來看診,沒想到醫生連站起來看一下我的頭,摸一下頭都沒有就這麼肯定地判定我是雄性禿,真是令人不敢置信,竟然就會這樣被定生死,怎麼會這樣呢?
簡單說絕大部分醫生,尤其是皮膚科醫師都不會診斷錯,因為雄性禿最大的診斷的重點就是掉頭髮的部位,跟掉頭髮的樣子,也就是所謂的型態,也因此雄性禿的另一個名字就叫做雄性型態落髮,英文叫Male Pattern Hair Loss。
簡單說,尤其是男性,只要看到禿頭部位很明顯就在前額,頭頂,地中海這些部位,要醫師一眼就下診斷不會是太大的問題。
看到這裡應該很多人還會很不服氣地說難道醫師都不用做頭皮健檢,抽血嗎?
頭皮健檢之後,你希望醫生告訴你只是頭皮太油毛孔阻塞,所以頭髮長不出來?托植髮手術的福,看了很多後腦勺的疤痕裡長出頭髮得以好好掩飾疤痕的病例,連那麼硬的 疤痕毛囊都可以長出頭髮,區區只是角質或是油脂塞在毛孔裡就會造成禿頭的說法真的很難有說服力。
反過來說,如果這種理論是真的,那豈不是除毛的別人就有福了,抹一堆油在腿上就可以阻塞毛囊讓腿毛脫落再也長不出來,這樣不是連除毛雷射的費用都可以省下來了。
當然頭皮健檢也不是一點意義都沒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變化就是看頭髮是否出現粗細不一致的比例超過20%(hair diameter diversity >20%),不過坦白說只要臨床上看起來頭髮明顯減少,9成以上用放大鏡看都會有。只有很少數很難診斷的病例才需要放大鏡健診才看得出來。
至於抽血,一般女性雄性禿都會抽,因為女性會干擾頭髮生長的干擾因素很多,有時候不抽血臨床光靠看頭髮減少很難判斷是否有其他內在疾病。
或許有男生會說那既然雄性禿叫雄性基因禿,不是要做 基因檢測嗎?對不起,目前還沒有那麼準確的基因檢測可以幫忙做正確的診斷。
至於很多人都會說我家裡都沒有人有禿頭怎麼我那麼倒霉?
家族史通常不是病人說了算,是醫師要看到其他家族親戚才算數,一般禿頭都會掩飾,沒有人會想被別人看到,而且不要以為年紀大頭髮是天經地義,其實很多就是雄性禿,看看街上有些老先生老太太年紀雖大頭髮還是依然茂盛,你就知道這就是基因的力量。而且雄性禿是多對基因遺傳,遺傳方式不是以前國中生物教的顯性那麼簡單,而且哪一種精子跟卵子結合重新配對都是機率問題,也遇過病人說爸媽都禿頭,但上面三個哥哥頭髮多的要命,只有他很不幸地跟爸爸一樣禿。
或許了解醫生是怎麼下診斷的,下回看醫生會比較釋懷些。
最後再例行地總結一下,
①雄性禿禿頭部位很典型,一眼下診斷不難
②頭皮健檢意義在於看頭髮粗細不一
③男生不用抽血,女生要
④年紀大不一定會禿頭
⑤家族史要醫生看了才算數
#雄性禿 #女性雄性禿 #頭髮粗細不一 #抽血檢查 #家族史 #AGA #FAGA #Hair diameter diversity #miniaturization #blood test #男性型脱毛症 #女性型脱毛症 #診断 #軟毛 #毛幹径の不均一化 #家族歴 #血液検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