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植髮 #雄性禿 #AGA #FAGA # FUE #FUT #植毛 #失敗 #failure
說選錯診所植髮是手術失敗重要的因素,雖然沒錯,很少人會這麼直接了當地表達,尤其是日本人。
不過會表達得這麼直接,的確有它的背景存在。
其實藤田醫師本身沒有動刀做植髮手術,實際上她只是一位內科醫師,對AGA(男性雄性禿)還有FAGA(女性雄性禿)的診斷治療有興趣,本身就是現役執業的內科醫師,加上對疾病興趣,估計她跟這些從事植髮手術的醫師多少有些交流,加上雄性禿的病人裡不少都是又服藥又手術的病人呢,她自然也可以看到不少植髮病人。
不過應該有人覺得奇怪怎麼好端端的內科醫師會對雄性禿有興趣?藤田醫師自己的說法是因為在日本雄性禿的治療常使用minoxidil 這個高血壓藥物,站在內科醫師的立場,她認為跟心臟血壓有關係,自然內科醫師是責無旁貸。(她父親是心臟內科醫師,而藤田醫師則是曾在東京虎の門病院腎臓内科受過專科訓練)
另外藤田醫師診所裡有位毛髮診斷士,本身是男性,接受雄性禿治療有25年的經驗,他本身在業界已經很久(感覺跟柔沛上市時間差不多),加上這五年這位毛髮診斷士積極調查了解日本的植髮醫療市場的經驗,藤田醫師跟這位毛髮診斷士討論過後,最後還是下了這個滿直接的結論
選錯植髮診所就註定要失敗!
首先他們對FUE持有相對的意見,他們覺得少株數(500-1000以內)的植髮用FUE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拉高到2000-3000株那就不太妙了,因為會耗損後腦勺取髮區可用毛囊的數量。
損耗?是的。因為FUE不是每次打洞都會成功,有可能有些打洞不成功,拔不出毛囊就算了,將來還會長出來,有些是直接把毛囊切斷也長不回原來的頭髮⋯⋯
個人經驗是FUE會因每個人的頭皮性質不同取出來毛囊的品質會有些差異,頭皮太硬太軟都會影響。有些網路上的照片或影片看起來很簡單,也可以在短時間內拿很多毛囊,不是不可能,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麼容易辦到。
在日本,9成的植髮都是在專門做FUE的診所執行,只有一成左右的診所做FUT。台灣做FUT的地方可能在比例上比日本多一些,不過也跟日本一樣,幾乎新的植髮診所都是從FUE入手,有幾個原因。
①FUE 需要人手相對比較少,人手少,可以節省人事費用,少管理一些人員對管理者來說是一件好事。
②FUE 取毛囊的步驟只要醫師一個人就可以搞定,頂多是要訓練相關人員把毛囊拔出來。
③FUE在市場上的價格約是FUT的1.5倍到2倍左右,
人事支出少,不用管理那麼多人,收費又拉高,為什麼新進診所會從FUE下手光是這個理由就很明顯了。
甚至有些地方基於種種原因,不是聘用正式的護理師來輔助醫師執行操作,可以讓FUE在人事成本上壓得更低。
當然藤田醫師也不是一味地否認FUE的價值,她認為如果要動刀還是要諮詢同時有能力可以執行2種手術的醫師比較客觀,而且就像之前所說的,她認為真的要植髮,還是先從FUT做起,直到FUT真的很難拿到毛囊了,才再來考慮使用FUE。
這一點或許跟西方的醫師想法有些不一樣,歐美有不少植髮大師都是只做FUE,而且主張只要用FUE就可以完成所有植髮手術,這一點應該是跟人種不一樣有關係。
西方人雖然禿頭比例高,但是相對他們擁有單位面積毛囊的數目高很多,所以一般東方人如果有5000~6000株毛囊可以拿來植髮的話,西方人多的話可能可以拿到10000~12000,再加上西方人有些體毛又粗又長用FUE的話,連體毛都可以派上用場。
事情沒有絕對的對錯,判斷用哪種方法手術最恰當也可能因為醫師不同而有差別。
不過感覺藤田醫師是看了不少FUE手術後不僅結果不如預期,而且還大量消耗原有的毛囊,讓沒有做植髮手術的她覺得有需要出來端正一下視聽。
這點倒是跟我的老師,今川賢一郎醫師的經驗差不多。
就像上述所說的這幾年日本新開的植髮診所越來越多,而且幾乎都是以FUE為號召。
原本以為競爭者增加,應該植髮的病人會被稀釋變少。沒想到來找今川醫師手術的病人反而有增無減。今川醫師發現其實他有大半的病人都是來自這些以FUE植髮診所,手術後不如理想,再來找他求救。
結果現在今川醫師的植髮診所光是安排手術最少都要等上一年,前一陣子甚至還停止門診諮詢幾個月,因為連門診都得安排2個月以後……好不容易消化完畢才又這幾個星期才又重開門診。
看到這裡是不是也開始認同藤田醫師的說法了呢?選了不對的診所動刀植髮,其實就已經預告會失敗的命運。
Kohei TanakaによるPixabayからの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