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在接觸植髮時, 可能常常被一些植髮名稱所困惑,如XXX式植髮。
或者是一堆英文字FUE, FUT,沒有下功夫去了解,光看名字肯定不知道葫蘆裡在賣什麼膏藥。
有些雖然很通俗,看起來卻容易讓人想到洗髮或美髮產品。
植髮從以前到現在也快80年了,在30年前還是以punch(鑽孔式)植髮為主流,所謂的鑽孔式植髮乃是用直徑約3,4mm鑽孔器在頭皮上打洞,一次約可取下10株左右的頭髮移植到禿髮的部位.
punch(鑽孔式)植髮有點像是我們日常在整理文件製作活頁紙使用打洞機在紙上打洞的感覺,也就是在頭皮上打洞把毛囊取出來。
這樣的方法取出的毛囊種出來的頭髮存活率不錯,但是種出來的樣子不討喜。
以前的鑽子比較大,一次會取到好幾個毛囊單位,太多毛囊擠在一起,長出來下面變成一整束箍在一起,視覺上看起來是一叢一叢的頭髮,不是一根根的頭髮。
這結果常被笑說是芭比娃娃的頭髮,一撮一撮的,
頭髮是增加了,但是不好看。
為了彌補不自然的缺失,有醫生便開始改用含比較少頭髮的毛囊來移植,於是就出現了所謂的迷你移植單位(minigraft)及顯微移植單位(micrograft)。
所謂的迷你minigraft 指的是含3~8根頭髮的毛囊移植單位。
顯微移植單位micrograft 呢,又更小,指的是含1~2根頭髮的移植單位。
可以照著鏡子把自己前額頭髮往後梳起來,看前面幾排的頭髮會有兩根三根長在一起的嗎。沒有,都是一根根分開站的,對吧?
當時的醫師為了讓植髮後更自然,便開始用只含1根頭髮的顯微毛囊移植單位種在前幾排,後面才用比較多根頭髮的移植單位來增加密度。
這樣在外觀上明顯要比原本製造出一大叢頭髮長一起的舊式植髮要好看多了,於是很快變成主流。
原本只是把鑽孔取的一大坨毛囊再細分,後來乾脆直接取下一整條後腦勺的頭皮再細分成迷你跟顯微移植單位,不僅外觀更自然,而且量也大幅增加,進入所謂的巨量megasession 巨量植髮。
巨量植髮一次移植兩三千株,甚至更多,不像以往植髮一千株就已經很不得了。
到了1995年,三位美國的植髮權威:李曼醫師(Dr. B. Limmer), 柏斯坦醫師(Dr. R. Bernstein) , 羅斯曼醫師(Dr. R.Rassman) 觀察到毛囊在顯微鏡下自然群聚的現象,提出所謂的毛囊單位(follicular unit)植髮,這又讓植髮進入另一個新紀元。
毛囊單位其實就是頭髮原本在頭皮上的群聚現象。
頭髮不全都是一根根孤零零地站在頭皮上,有時候會有2根,3根,甚至到4~5根頭髮擠在一起,像是一家人一樣,這就是所謂的毛囊單位。
走了十幾年的冤枉路,這下植髮總算回到正軌,毛囊單位的觀念在過去這20年來屹立不搖,也讓原本聲名狼藉的手術結果大翻身,正式進入FUT(follicular unit transplantation)的紀元。
在放大鏡下分離出頭皮上的一個個毛囊單位再加上巨量植髮,不僅可以迅速增加密度,結果更自然,甚至還買一送二(這裏先賣個關子,之後會再貼文說明)。
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FUE 毛囊單位摘取術(follicular unit extraction)則是澳洲醫師Dr. Ray Woods伍茲醫師在1990年代初期想要改善植髮結果,嘗試用極小的鑽孔來取得自然的毛囊單位而發明的。
當17 歲的伍茲醫師見到身邊的人植髮完一搓一搓頭髮的樣子很不自然,實在看不下去才挺身出來想出來用很小很細的鑽頭來取出毛囊,也就是所謂的FUE。
一開始FUE的器械不多 ,難度很高,涉入的醫師更是少數,加上伍茲醫師很低調,很少人知道FUE是怎麼做的。
基本而言FUE毛囊單位摘取術就是一次只拿一株毛囊單位來移植 ,也就是每次打洞只拿一株毛囊單位(一株毛囊單位可以有1~5根頭髮)。
在伍茲醫師開始用FUE植髮的十幾年後,約是2005~2009年FUE的器械開始有新的發展,機器人在2011年都開始加入植髮的行列,也讓越來越多的醫師更容易上手。
以前有一陣子還有雷射植髮,用來雷射在頭皮上開洞,還順便可以止血,方便毛囊植入,沒想到用的二氧化碳雷射可以止血的優點雖然讓毛囊容易種進頭皮,但是卻破壞了血液循環,毛囊反而得不到營養,長不好,這個方法到後來也不了了之。
當然市面上還有所謂的法式植髮,韓式植髮。
使用法式植髮機取毛囊種頭髮的就叫法式植髮,法式植髮機一台機器既可以拿來取毛囊又可以拿來移植,堪稱一機兩用,但現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聽到法式植髮機的消息。
韓式植髮的特色就是使用韓式植髮筆來種頭髮。台灣跟韓國交流頻繁的不只是三星手機,美容手術跟植髮也不遑多讓。很多醫師都是到韓國拜師學藝,也跟著把植髮筆的市場炒熱起來。
至於那些很吸睛的植髮名稱,多是為了市場區隔或是行銷,這裏就不多討論了。
有些甚至還說是無痕scarless, 隱形invisible,FUE雖然疤痕比較容易隱藏,但是也不是完全都看不到,國際植髮學會 ISHRS也一再強調不能把FUE說成是不留疤痕的手術。
真的光看名字真會讓人眼花撩亂,不知道該怎麼選。
其實什麼方法都好。
最重要的是醫師跟他的團隊對整個手術的掌握及熟練程度,只要能達到手術前跟病人說明或是承諾的效果,都是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