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植髮故事

怎麼沒有日式植髮?其實……

Poster_Olympische_Sommerspiele_Tokio_1940

市面上一堆韓式植髮的廣告,美國不僅是科技軍事強國,也是醫療高科技強國,近年植髮醫學的進步發展,大多是老美在主導,甚至植髮機器人也是源自於美國新創公司的聖地矽谷Mountian view.

那麽一向講究高精緻度工藝的日本呢?

理論上,細心的日本人做植髮這種高重複性講究精密的手術是再適合也不過了,怎麼市面上都沒有人說自己是日式植髮?

其實最早提出植髮的概念的是日本人奧田庄二醫師。他在1939年其實就已經提出接近FUE的觀念,只是那時候寫的是日文,又適逢二次世界大戰開打(1939~1945),當時原本1940年要在東京明治神宮競技場(後來的明治神宮棒球場)辦的第12屆奧運都因此取消了,更何況是在沒有網路的時代加上又是以日文寫成的論文要學術交流更加困難。也因此歐美一直到1952年Dr. Orentreich在紐約成功完成第一例植髮手術才正式開啟植髮的大門,整整晚了奧田醫師的研究發表13年。

奧田庄二醫師當時使用的Punch鑽子是1.5以及2.0mm大小,雖然不及目前的1.0mm甚至更小的鑽子精細,但是比Dr. Orentreich 的4mm 鑽子要來的精巧多了,接下來日本另一位大師稻葉益己醫師,在1988年更改良成1mm的小鑽子,還是比堪稱FUE之祖的澳洲醫師Dr. Ray Woods 設計同樣大小的鑽子早了一年。

日本人相對比較低調些,喜歡專心把自己的事情努力做到最好,相對不喜歡大聲嚷嚷做行銷,這點倒是比較吃虧些。
如果真要在口頭上搶功勞,那可能就要把現在的植髮手術叫做奧田氏植髮,或是FUE叫做稻葉氏植髮對吧。

從2004年開始,國際植髮學會就不斷地在回溯奧田醫師在植髮醫學的貢獻,甚至對他留下的文獻予以保存並翻譯成英文讓更多人知曉奧田醫師曾經做過的努力。

去年2015年在Chiacago 舉辦的國際植髮年會中甚至邀請到奧田醫師的孫子,近畿大學奈良病院麻醉科教授奧田隆彥醫師以及兩位曾孫女到大會現場接受表揚,對於已故的奧田醫師對植髮醫學的貢獻再度肯定,這真是天道酬勤最好的証明,即便一開始沒有大肆宣傳,只要持之以恆地努力在專業上精益求精,後人總是會感受到你對工作的熱誠以及對整個人類社會的貢獻。

如果真要問,日式植髮有何特徵,個人這幾年在參觀橫濱今川賢一郎醫師診所的植髮手術最大感想是,日本人的手工真是講究,不但毛囊單位分得極細,不留太多不必要的軟組織,植入時很容易就放進頭皮,醫師在扎洞時也很仔細地用高倍手術放大鏡在頭皮上扎洞,避免傷及無辜的毛囊。

另外在手術現場也充分感受到典型的日本人的敬業態度,專注不多話,分工清楚,團體意識強烈,安靜又迅速的工作氣氛很是令人佩服。

當然也相信在台灣或其他國家也可能有類似的植髮團隊存在,但是把那種講究細緻精準的敬業工作態度帶到植髮手術上稱之為日式植髮,個人倒覺得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言歸正傳,不管哪一種方式,美式,日式,韓式,法式,其實都沒多大的關係,畢竟只是方法而已,只要整個植髮團隊的運作熟練正常,觀念正確並徹底執行,相信都會有好的結果。

在網路上看到的廣告只是行銷語言而已,如果說不出自己的特色,別人為什麼非找你不可,就這麼簡單,重要的是手術當下醫師跟整個團隊的合作跟臨場反應,畢竟一樣米養百樣人,一樣是植髮手術,過程可不是每顆頭都一樣地順利。

最後題外話,東京奧林匹克即將在2020舉行,上一回是1964,也因為要寫這篇文章重新回顧歷史才曉得原來1940還有一次因二次世界大戰取消的東京奧運,僅以1940古早的奧運海報預祝下回的東京奧運圓滿順利。

Author:

dermatologic surgeon 長庚醫院皮膚外科醫師 hair transplant surgeon 現長庚植髮醫學中心主任 專長:植髮,狐臭手術,雷射,皮膚腫瘤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