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要剃髮剃很短:
習慣剃短頭髮的男生大概沒問題,可是如果是習慣留長頭髮(是留長 _頭髮 不是 留_長頭髮)的男生或是大多數女生應該會很掙扎,除非已經是抱著相當的覺悟,要這些人突然改變造型,是相當不容易的事。
當然會有人說,頭髮留很長正好可以蓋住剃短頭髮的部位,不是正好嗎?
會喜歡把頭髮留到某種長度的人基本上是很注意頭髮的造型,層次等等,雖然說頭髮長可以蓋得住傷口,後腦勺自己也看不到,要這群人忍受剃掉一大片頭髮恐怕有點像到非洲賣鞋,是大家能接受新的思維會買單,還是維持原有習慣不買單,這可能就要靠各位自行想像。
不過之前紐約的皮膚科植髮醫師Marc Avram 認為要剃光女生一部分的頭髮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他認為FUE或是植髮機器人在這個範疇上是無以為繼的。
但是筆者也遇過即便是使用FUT皮瓣術取毛囊的女性病患主動要求整頭剃短手術,很意外對吧。可能跟個人意願有關,或者是跟“剃完頭髮頭髮會變粗變硬”的奇怪觀念有關係也不一定。
不過的確也有醫師控制一次剃髮的範圍,使得留下來的長髮可以蓋住剃頭髮的範圍卻又不會影響頭髮的層次或造型太多。只要病患不要求一次植髮量太多,這的確也是能讓喜歡留長頭髮的病人可以放心做FUE的好方法
2. 需要剃髮的面積比較大
FUE不能連續取毛囊,要分散跳著取毛囊,一般只會每五株毛囊取其中一株。
反過來說,需要剃掉毛囊的範圍也必須擴大才足以應付這麼多毛囊的」需求。
比方說病人需要植1200株毛囊,那就需要把後腦杓的頭髮剃掉足以供應1200X5=6000株,一般東方人的密度約為每平方60株那就得剃掉6000/60= 100平方公分,差不多是一支iPhone 6plus 的大小。如果剃成這樣子,大部份的人應該會想說那就乾脆整頭剃光,或是剃成林書豪髮型算了。
不過真的非剃不可嗎?也不一定,之前也曾經提過Dr. John Cole的unshaven ( 或是 non-shaving ), 後來甚至還有其他醫師推出進階版,免剃頭,一樣可以做FUE,挺酷的,對吧。
不過因為要花更大的力氣跟更多的時間,相對的,口袋也要夠深才行
3. 手術時間長,需要植髮量多時,FUE比較難一次達陣
一般FUE一天1000到1500應該已經算很多了,如果要到2500多,那就需要相當的速度才能一天內完成,因為不只取毛囊,後面也需要時間整理毛囊將毛囊植入,現在還有勞基法,不能讓員工加班過勞,以上種種都得列入考慮。
當然,每次取得的量或是速度要是要看每個植髮團隊的速度而定。
4. 費用高
費時費事的工作當然也是費錢,對吧。
尤其FUE從頭到尾都是醫師執行取毛囊的工作,還得頭戴高倍放大鏡屈頸彎腰,,搞不好哪天醫師頸部椎間盤突出,自己還得做復健,或是伸頭一刀讓其他醫師手術矯正頸部問題,。
如果是使用高科技的機器人,成本又更高,醫師不只要負擔機器人購買的成本,還有每次機器人手術需要的耗材等等這些都得列入手術成本的考量,享受高科技產品自然也得付出點高貴的代價,雖然不用醫師親力親為,還是得出自醫院或診所的荷包滴。
5. 單次拿到毛囊的總量或是切斷率沒有FUT strip surgery 那麼理想
毛囊的重要部位都是埋在皮下,偏偏皮膚上頭髮的角度跟皮膚下毛囊的角度有些差異,加上打洞的鑽頭要切入皮膚時又會產生斜切的力量會讓毛囊的位置及角度改變。
一般人很難理解這麼複雜的問題,簡單說就是FUE不容易,也不是那麼好拿到毛囊。
FUT皮瓣術畢竟整條頭皮取下來放在顯微鏡下一株株分離出來,不敢說絕對完美,畢竟是直接而且清楚地看到毛囊的整個結構,當然在切割時比較知道調整手部姿勢以及切割的角度。
FUE即便用超大倍數的放大鏡看清楚毛囊角度,在鑽下去的瞬間其實有一大部份是靠醫師的經驗跟手感,機器人則是靠電腦分析角度以及數學推算其中的差異,跟FUT直視整個毛囊構造直接切割比較起來還是稍稍差了一點。
不過這不是完全不能突破,熟練很重要,如果熟練度夠的話,手動的FUE可以了解跟皮膚切割時手部的觸感的輕微改變,機器人FUE時用肉眼可以看出機器人鑽的深度需要調整,不管是使用哪種方式,只要抓到每一種方法的訣竅,不僅速度會變快,改善毛囊切斷率,也能會大幅改善增加單次取得毛囊的總量。
6. 捲毛要小心
捲毛的毛囊相對較直髮的毛囊來得彎曲些。不管是用FUE或FUT來取毛囊相對而言難度都會高一些,不過畢竟FUE看不到下面毛囊的深度及形狀,相對要來的困難。
捲毛的頭髮其實主要是因為頭髮的橫切面呈現扁平的橢圓形,皮下的毛囊也會比直髮的毛囊來得略微捲曲點,像個小鉤鉤的形狀,也有人說是因為這類毛囊的生長不是那麼均勻,因此單側生長比較快,自然就容易捲曲生長。
7. 比較不適合做植眉手術,因為植眉更講究角度
除了毛囊的方向角度以外,植眉手術比植髮手術更講究毛髮捲曲的方向,如果毛髮捲曲得方向不對,本來眉毛應該要貼齊皮膚表面,結果卻從表面翹起來,剪短或正面看或許還好,如果留長或是從側面看可能就會有些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