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參與了機器人FUE植髮手術,初步的感想:「機器人」真是個噱頭。
不可否認,這一陣子各大媒體都在普遍報導機器人進入各個領域替人類工作,的確,把很多工作標準化之後,交給機器人執行,省下的力氣可以讓人類的大腦得到更好的發揮,創造更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造福人類。
可是,相對的低階工作甚至某一部分的白領工作被取代的比例也大幅增加。不一定是機器人,君不見現在去銀行的人數已經不比早期,都是些不信任上網的老先生老太太,或者是一定得臨櫃辦理的手續,才才會上銀行,實體銀行的業務已經大幅被網路銀行,ATM 取代。
當然上述這兩個理由都不足以構成「噱頭」,機器人本身才是。
拜電影之賜,提到機器人,浮在腦海裡的,不是鋼鐵人就是變形金剛這些酷炫的媒體產物。
但是醫療上還是要以能夠確切執行醫師指令最重要,即便只是一支電腦指揮的機器手臂,沒有令人尖叫的造型,一樣是稱職的機器人。
對醫師也是,一聽到機器人進手術室,還是跟美容醫學的相關領域,肯定是弔足了醫師的胃口,即便是機器人目前只能在毛囊周圍打洞。
今天早上就是這種盛況,一知道機器人在植髮手術室動刀,手術室門口馬上湧來一群人,不管是友科的醫師,還是來進修的外國醫師,無不想一睹機器人的廬山面目。
那機器人真的做的一定比人好嗎?這一定很多人懷疑。如果好是好在哪呢? 當然在植髮醫學界裡,有些熟稔FUE的醫師,以一擋十的功夫,連發明機器人的專家恐怕都自嘆弗如,的確令人敬佩,可是畢竟人是血肉之軀,會累會有情緒。
對病人而言每株毛囊都彌足珍貴,能百分百達陣最好,可是這樣一直重複性的動作費時耗事,即便非完美,只要能達到80~90%的水準,讓醫師能放更多心思在利用科學分析的數據讓結果更完美,或是讓醫師能造福更多的病人豈不是更美。
上述的先決條件是醫師要熟悉植髮機器人的操作,了解機器人的習性,就像你買個新的 iPhone6 , 重新灌個iOS軟體,即便你是蘋果大粉絲,還是得花個幾天習慣吧。更何況是機器人,操作界面再怎麼人性化,還是要常用才會用得好,用得快。
要專注才能發揮力量,要有熱情才會大無畏,不怕困難,這樣機器人就不只是個「噱頭」而是醫師強而有力的左右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