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很多人應該會覺得這兩個東東有什麼關係。
一個是手術,一個是運動。
Nope,手動的FUE毛囊摘取術其實跟籃球裡的shooting(投籃),尤其是free throw (罰球) 很像,
一樣是得用眼睛瞄準毛囊,用手指拿穩punch (鑽子),採用適當的角度跟力道鑽取毛囊。投籃也是得用眼睛瞄準籃圈,用手對准籃筐用70度角揮手拋射出去。(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已過世NBA籃球明星Pete Maravich的教學影片:http://www.youtube.com/watch?v=CpxY3GnJRjc )
雖然毛囊近在眼前,籃筐遠在天邊,一大一小,可是如果沒有辦法做到手眼協調,取毛囊會變成只鑽到皮膚的空包彈,投籃則是變成 air ball (籃外空心)。
一場籃球打下來,可能要不停地跑動揮動手臂,才能有投籃得分的機會。用手動FUE取毛囊也是一樣,要不停地調整身體姿勢,瞄準,刺出鑽子,轉動手指,才能取得毛囊。
跟投籃一樣,FUE每次attempt不可能百發百中,就連十分精准的植髮機器人ARTAS也不是百分百命中目標。NBA裡的Larry Bird, Reggie Miller, Dirk Nowistki, Kevin Durant 的free throw 罰球命中率90%就已經是神人。
唯有專注在每一次取毛囊或是投籃的動作,調整好自己的身體姿勢,甚至呼吸,手指細微的動作,才會有漂亮的傑作。
當然前一次attempt成功不代表之後每一次都成功,所以必須訓練自己要持續專注,反覆不停地做好每一個步驟,最後才能成功達到自己的目標。
誰說FUE跟basketball 沒什麼關係?
上周六12月7日是偶像Larry Bird 的生日,謹以這篇小文獻給Bi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