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髮界提到Dr. John Cole 大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幾乎每次參加會議時,不管是臨床或基礎研究的議題,他總是會提出獨特的論點來跟主講者辯論,而且總是招招擊中要點。也因為他直來直往的個性,很多植髮醫師就把他當成演西部牛仔硬漢出名的老牌影星John Wayne ,敬畏他三分。
其實Dr. Cole 本身是內科醫師出身,進入植髮手術的領域也有些誤打誤撞。如果各位看過之前的文章,大概不難想像其中哪幾篇跟他有關。
一開始Dr. Cole 也是從傳統的FUT頭皮皮瓣術起家,不過他也很快地發現其實傳統的FUT皮瓣術有限制,第一次取頭皮或許問題還不大,等到第二次,第三次手術慢慢頭皮越來越緊,越來越容易留疤痕時,自然會感受到取頭皮的極限。
因此當Dr. Cole 聽到澳洲醫師Dr. Ray Woods的FUE時便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當然他自己也花了很多精神去提升FUE的品質,尤其是在澳洲求教碰了一鼻子灰之後。
不過別以為Dr. Cole是碰到軟釘子之後才開始發憤圖強。早在前往雪梨請教之前,Dr. Cole 其實就已經有很多關於取毛囊的點子。
Dr. Cole 最早的方法稱作是FIT (follicular isolation technique )。而他一開始的時候是跟Miami 的Dr. Paul Rose 兩個一起討論FIT的概念,後來只剩他一個人努力鑽研這項技術,後來他乾脆自稱是CIT (Cole’s Isolation Technique )。
如果硬要說Dr. Cole 的FIT跟其他FUE手術有何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毛囊鑽取的深度,大部份的醫師在鑽毛囊時,即便不是一次想鑽到底直接取出整個毛囊,要不就至少要鑽到毛囊的深部,比較好拔出毛囊。而Dr. Cole 的做法卻是只要將毛囊跟周圍組織連結力量最強的真皮層組織分離開來,剩下存在脂肪層的毛囊根部就好辦多了。
而且硬用蠻力切到毛囊深層反而會容易傷害到毛囊的構造,像是兩三根毛囊在一起的毛囊單位,有時埋在真皮層以下的毛囊會是分岔,像是咖啡桌的腳一樣開開地站著,這時如硬是要一次切到底把整個毛囊跟周圍組織分開,反而會把這些在深層岔開的毛囊根部給砍斷。
毛囊在深層根部及淺層貼近表皮的地方各有一個生長點,內含再生的母細胞,是主要毛囊生長的根源,少了其中一個還是會再長回來,可是往往會變得比較細。
而毛囊移植不管是FUT皮瓣術或是FUE最重要的是要盡量保存毛囊的完整,不要浪費毛囊。因為對植髮的病人而言,每一根毛囊都是很珍貴的,如果不能每一根每一根認真的幫病人保留下來,積少成多,就無法達到原先理想的髮量。
因此植髮手術真是”勿以善小而不為,惡小而為之“,而Dr. Cole 對植髮FUE每個細部的堅持,正是這句話最好的寫照。
Dr. Cole 對事情要求完美,不僅是在技術上,甚至在使用的器械上也是。
他發明的punch 鑽子不僅設計上講究使用outer sharp edge的切口,而且材質也是使用鈦金屬,可以反覆鑽上一千次。別小看這一千次,一般手術使用的刀片,有時候在切割頭皮的時候,反覆切割不到一百次就要換一次刀片,要能連續削一千次而不鈍的刀片可是古代的寶劍一樣,要千錘百鍊才能達到如此的品質。
為什麼要使用outer sharp edge 的設計,這點Dr. Cole 跟植髮機器人的Dr. Bodduluri倒是不謀而合。因為一樣大小的鑽洞器, 如果是外尖的設計要比內尖的設計能夠容納更多的毛囊組織減少對毛囊的傷害。
更有趣的是,Dr. Cole 自行設計的punch 或是PCID(Programed Cole Isolation Device )中文稱作寇氏植髮機)都已經幫醫師們想好,有現成的刻度在儀器上,可以直接在器械上根據刻度調整深淺,無須再另外再使用量尺來調整鑽洞的深淺。
從手術器械的設計上也可以看出Dr. Cole 的perfectionism (完美主義)。他不僅很在意切取毛囊的深度,深怕一不小心就破壞毛囊。他甚至設計了比較長的握把方便醫師手指的拿捏及轉動。
根據他的構想而設計出獨一無二的兩段式電動鑽,寇式植髮機PCID(Programed Cole Isolation Device ),更是有趣。除了跟手動的鑽子一樣可以在器械上根據刻度直接調整鑽洞深度之外,這一臺大概是唯一能做分段式調整轉速以及轉向的電動鑽,或許複雜了些,卻是能針對不同質地的頭皮來打洞。
兩段式的理由是,表皮跟真皮比較硬,先用單一方向快轉穿過最硬的阻礙之後,再以來回轉動的方式深入皮下將剩下的毛囊連結部分剝離開,避免毛囊轉動幅度太大造成傷害。
別小看頭皮,它可是因人而異,有人很軟,有人很硬。要軟硬適中才比較好鑽,太硬鑽子容易鈍掉,太軟皮膚軟綿綿黏在鑽子上,讓鑽子沒有施力點,也鑽不下來。Dr. Cole 的設計可以讓醫師針對不同的頭皮來調整參數,讓毛囊取得過程更順利。
Dr. Cole 在學術討論時的認真狠勁,讓演講的醫師只要看他站到麥克風前面,都會心裡發毛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招架得住。
套據現在的用語,Dr. Cole 說話雖然很直白,卻是言之有物,而非無的放矢。因為他投入植髮手術時,費了相當大的心血研究毛囊,如果有興趣參觀他的網站,可以發現,雖然不是真正的學術論文,Dr. Cole 林林總總寫了相當多關於他自己對毛囊觀察的結果。
或許是內科醫師慎密思考的習慣,他總是會從最基礎的理論來討論手術的過程,以及用最高的標準來審視手術結果。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一次參觀Dr. John Cole的網站時發現他甚至用錄影的方式來展示手術的結果。會植髮的醫師都知道光是用照相來呈現手術結果有時並不是那麼客觀,因為頭髮是可以被移動來遮蓋稀疏的部分,Dr. Cole可是很大方地用梳子梳給你看,不用遮遮掩掩。
不過也由於Dr. Cole 要求完美的個性,他的植髮器械一直到2010年左右才真正問世,整整晚了另一位大師Dr. James Harris 的SAFE system 快5~6年。
不可否認,即便使用精密的器械來執行成FUE毛囊摘取術,還是需要有正確的觀念跟熟練的技巧,目前為止FUE還沒有很多論文或教科書的內容來讓醫師們有足夠的理論基礎來執行手術,這點Dr. Cole 的一整套完整觀念及理論倒是能讓醫師們更容易上手。
另外有趣的是最新版的植髮手術聖經教科書在出版時,原本的編輯不太認同原有編寫FUE文章的醫師,最後才找了Dr. Cole著手撰寫FUE這一段,可是太接近截稿時間,導致英文版的內容缺了這一段的章節。反而是即將出版的中文簡體版教科書會附上Dr. Cole 關於FUE的基礎理論及手術概念的文章,將近30幾頁。華文圈的植髮醫師倒是託了這個福,可以早點目睹Dr. Cole的精闢內容。
One thought on “植髮醫學界的John Wayne : Dr. John Peter C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