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 Uncategorized

Robotic FUE 到底行得通行不通?之一 Put your own skin in the game 投錢進來?不 真的是連頭都送上門!

Unknown

Put skin in the game 這句英文來自股神Waren Buffet ,意思是指做生意要真的把自己的錢投進來才會“有感” 否則就是“no skin off my nose”,無關痛癢。就像創投公司投錢到一個新創事業(START UP)一樣。

在美國有位投資人可真的是身體力行put your own skin in the game 這句俗語。

Doug Kelly 這位美國加州知名創投公司Alloy Ventures 的合夥人不僅幫忙把公司的資金投入Restoration Robotics 這家高科技公司,連自己的頭都一並奉上。

Doug Kelly在紐約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愛因斯坦醫學院?)拿到醫學博士,隨後在Stanford University 進修MBA。雖然是受正統醫學訓練出身,但是經歷都是以創業投資為主,在進入Alloy Ventures之前待過兩家歐洲創投公司,也因為有醫學背景,Doug Kelly的強項在於找出新興的醫療技術配合市場上的需求,創造出世界級的醫療大廠。

因為遺傳的關係,Doug Kelly飽受禿頭的困擾,但對於傳統的植髮手術也一直裹足不前。正好透過投資研究的關係,從同行那裡聽到了Restoration Robotics的產品,植髮機器人ARTAS採用FUE(毛囊單位摘取術)的微創手術方式,再加上自己是醫生及投資人,能夠在經營及醫療上徹底瞭解Restoration Robotics產品的特性,終於讓他放心地把頭交給了機器人ARTAS。

能說服Doug Kelly如此挑剃的投資人兼病人變成自己的客戶,不只投錢,連自己的頭都一並奉上,相信是Restoration Robotics公司長期以來對產品堅持品質的結果。

這個進展對醫療機器人而言也算是跨出完全不同的領域。

之前的醫療機器人公司像是Accuray Inc., Intuitive Surgical Inc., Hansen Inc., MAKO Surgical Inc.等都是以機器人的精密度及穩定性來輔助醫師完成更高品質的治療結果,減少手術後的合併症。

但是這些機器人處理的對象都還是以跟人體健康相關的疾病為主,像是癌症治療,腦部手術,心律不整治療,或是骨科手術。ARTAS算是第一臺跨足醫學美容的機器人。當然,不管是在健康或美容的範疇,機器人代表的是更精準的控制,輔助手術品質更穩定,將人為的疏失減到最少。

Doug Kelly其實在植髮機器人出現之前曾經咨詢過醫師討論植髮的問題,但是他對於傳統的皮瓣術一直不放心,認為有太多人為因素會影響成敗。幾年前,他聽說Dr. Fred Moll 正在參與植髮設備的研發便很感興趣,一方面是他曾經錯過了投資Dr. Fred Moll成功創立的機器人公司Surgical Intuitive(製造da Vinci Surgical System 達文西手臂),這一回他已經不想再失之交臂,另一方面經過他醫學專業及投資評估,認為將繁瑣的FUE植髮手術自動化不僅具有市場價值也能夠真正提升手術品質。因此Dr. Doug Kelly 不僅投資在Restoration Robotics 公司上更把自己的腦袋瓜也奉獻給植髮機器人ARTAS。

當然, Doug Kelly選的不是別人,正是負責機器人臨床試驗及研發的Dr. James Harris ,全世界使用機器人植髮最有經驗的醫師。

經過手術後Doug Kelly的感想是
”要是能早點接受植髮就好了!“
”可惜15年前還沒有機器人,要不然我早就來植髮了“
(編者按,當然這可能也是一種行銷術,順便幫忙自己投資的公司,可是要這麼勇敢把自己腦袋瓜都捧上,相信除了膽量之外,也要有相當的認同感才行,當然Doug Kelly本身是醫生又身兼創投公司負責人,親身見證自然是說服力十足。)

Restoration Robotics 公司當然希望像Doug Kelly這類名人見證的結果能夠發酵讓更多的植髮病人會主動選擇植髮機器人ARTAS。這樣也能讓更多原本對植髮機器人gun shy (沒信心,裹足不前)的醫師能夠解除他們對產品及市場的疑慮。

或許醫院診所會對一台價值20萬美金的機器擔心無法回收成本,但是跟所有競爭的行業一樣,唯有不斷投資創新,並行銷擴大市占率的人才是贏家。(編注:台灣售價是約40萬美金,日本是38萬美金,但是台灣跟美國一樣機器人每鑽一次洞,醫院診所就得付美國原廠一塊美金,但日本醫師則得付日本代理商三塊美金)。

不過參與臨床試驗的Dr. Sara Wasserbauer認為這二十年來,醫療儀器大幅進步,皮膚科及整形外科醫師為了追逐這些設備競賽所投入的鉅大資金,已經讓醫師們開始重新思考,究竟是自己的技術還是這些新穎的設備在吸引病人,而且投資進去的機器費用,如果機器使用頻率不高,別說賺錢,回本的機會更小,除非醫院診所本身已經經營上軌道,圖的只是想增加客層,讓服務更多元化。基本上醫療儀器折舊率高,即便想轉手賣掉,可能也都不到原來價格的一成。因此Dr. Sara Wasserbauer認為皮膚科醫師或整形外科醫師在考慮購買高單價的機器人時,可能會變得很gun shy (裹足不前)。

Dr. Sara Wasserbauer雖然參與ARTAS的研發試驗,但最終她仍然沒有購買植髮機器人,因為Dr. Sara Wasserbauer本身已經具有施行FUE的能力,她認為自己並不是ARTAS鎖定的客層。

待續

Author:

dermatologic surgeon 長庚醫院皮膚外科醫師 hair transplant surgeon 現長庚植髮醫學中心主任 專長:植髮,狐臭手術,雷射,皮膚腫瘤

Leave a Reply

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

WordPress.com Log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com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Facebook photo

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 Log Out /  Change )

Connecting to %s

This site uses Akismet to reduce spam. Learn how your comment data is proces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