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要種多少頭髮才夠?
坦白說,這是算數。知道需要植髮的面積,再乘上每平方公分要植入多少株毛囊,大概就是一次植髮的數量。
接下來第一個問題來了,我需要植髮的面積是多少?
如果前額髮線已經完全不見的人要自己做決定會比較困難些。最簡單的方法是用小拇指的外緣放在眉毛上方,此時如果四指併攏,食指的外緣(或上緣)大約就是理想的髮線位置。
當然還有其他方法,像是人的臉從額頭髮線的位置到下巴應該是三等分,因此可以用皮尺量出鼻尖到眉心的距離,再用相同的距離從眉心往上延伸。一般而言這個距離應該最少在7cm以上。
如果是頭頂稀疏,可以將頭髮順著髮流梳開,觀察露出頭皮較多的部分做記號,一般大約都是呈橢圓形或圓形,簡單一點的辦法可以用算橢圓形或圓形的數學公式計算面積。前額禿的形狀多呈三角形,一樣用算術可以算出大約的面積即可。
第二個問題,一平方公分要種多少株毛囊才夠密?
其實要看要植髮的部位頭髮稀疏的程度,簡單說如果全禿最少一平方公分要70到80根頭髮才比較能遮住發亮的頭皮。如果還有頭髮,僅是希望增加密度,或許30到50根頭髮就已經足夠。
第三個問題可能就比較複雜,這也是醫師要大費唇舌要跟病人討論的地方,到底幾株毛囊跟幾根頭髮有什麼不一樣。如果醫師跟病患解釋要植幾株毛囊的時候,上述的80根頭髮可能代表的是40到50幾株毛囊,雖然理想每株毛囊可以有1.5到2根頭髮,但隨著病人,醫師,植髮團隊的不同,都可能讓病人達到理想外觀上需要的毛囊株數,甚至手術的次數都不一樣。如果病人會搞糊塗,可以在討論的時候要求醫師用頭髮的根數來說明甚至計費,可能會比較清楚些。
以株數來說明或計費源自植髮大國美國,因為株數代表了醫師及其團隊工作的付出,坦白說分毛囊的工作是極其不符合人體工學,很容易造成頸椎的職業傷害,雖然有些儀器商推出一些讓醫師及團隊人員可以減少脊椎傷害的輔助工具,但對醫療團隊而言,再怎麼說都是得付出體力及勞力幫病人改善禿頭的煩惱,因此在美國多是已株數來計價。
而日本跟韓國,或許考慮到病患最終獲得的結果還是幾根頭髮蓋在他頭皮上的問題,因此多以幫病人種了幾根頭髮來說明或計費。
當然, 即使是頭髮種的一樣多,一樣密, 頭髮比較粗,比較卷或呈大波浪,頭髮顏色跟頭皮顏色相近(如白髮或金髮)的病人還是會比較滿意植髮的結果。
簡單地說,前額禿如果只是前額兩個小三角型重建,或許500~700株毛囊( 1000~1500根頭髮)即夠用,如果還要加上髮線前移,或許還得多加個700到1500株毛囊(1400~3000根頭髮。
頭頂禿(像電光球那種)一次最少要3000株(5000~6000根頭髮)以上,而且一兩次可能還不夠也不一定,看每個人對密度的要求,以及實際上禿頭的範圍。
如果還是不清楚,可以跟你的植髮醫師多談談,真的搞不懂一株一根的差別就問醫師你覺得我需要種幾根頭髮才夠。